央广网北京8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为应对高温干旱、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各地加强农作物收获和田间管理工作,为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眼下,黑龙江省自南向北小麦迎来丰收。在北安市红星农场有机小麦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组织机械加紧收割小麦。
红星农场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王强:今年我们红星农场种植有机小麦2.4万亩,我们采用的是先割晒,再拾禾的作业方式,计划一周内收获完成。
在齐齐哈尔市富裕县,这里的小麦也陆续进入完熟期。为了让小麦颗粒归仓,当地一家农业合作社迅速组织了20多人的收割队伍,每天出动2台大型联合收割机,6台运输车辆收割小麦。
合作社负责人迟国君:后期我们小麦收完,秸秆打包离田以后,我们利用伏天复翻养地。
面对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河南各地统筹调度水源,组织农技力量下沉一线,全力推进抗旱保秋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周口市商水县,沿沙河水闸全部打开,最大流量补充县域内河道水源,尽最大可能保障群众灌溉有水可用。
商水县委统战部部长王申:下一步将继续密切关注旱情发展,积极调度水源,加大抗旱资金和物资支持力度,确保抗旱浇灌不漏一田、不落一户。
在许昌市襄城县的大豆田,农技专家针对甜菜夜蛾等病虫害提出精准防治方案。
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农艺师徐永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水肥管理,培养健壮植株,提高抗病性,做好早防早控。
在江西南昌县,当地种粮户在早稻收割收尾后,迅速投入到秋粮管护、清沟排水、追肥除草等工作中。
南昌县种粮大户张建忠:前期除草我们已经完成了,现在最主要是防止钻心虫,我们都是用无人机打药,又方便、又安全,也便宜。
当前既是农作物生长“黄金期”,也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期。江西各地农技专家通过“面对面讲解、手把手示范”,指导农户科学防治,保障晚稻9月下旬安全齐穗。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