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区检察院就一起案件召开听证会。通讯员 王东 摄
“这是一起极具警示意义的案件,案犯系累犯,再犯可能性极高,多次入户盗窃且涉案金额巨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依法严惩!”7月17日,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永奇在谈及涂某某系列盗窃案时说道。
2024年年初,涂某某在西安浐灞国际港某小区踩点时,盯上了携带大量现金的住户关某。同年3月21日晚,涂某某趁关某外出,利用事先购置的安全绳、撬杠等工具,从楼顶翻窗潜入室内,盗取6万余元现金及4件金首饰。因听到开门声,涂某某携带被盗财物翻回楼顶逃离,部分现金洒落楼下。民警从围观群众处追回1.96万元并当场返还给关某。案件引发社区居民恐慌,公安机关商请灞桥区检察院提前介入。
承办检察官张永奇敏锐地意识到,此类盗窃案作案手法专业,对高层住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于是全程引导侦查取证工作。2024年8月,涂某某再次作案时被公安民警现场抓获。2025年2月,涂某某因多次入户盗窃且涉案金额巨大,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4个月,并处罚金。随后,检察官持续推进追赃挽损工作,挽回了被害人的损失。
此案虽小,却彰显了灞桥区检察院“小案不小办”的为民情怀。近年来,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始终秉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宗旨,在坚守中展现检察担当,用法治力量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
“轻案精办”护平安
在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时,灞桥区检察院秉持“轻案精办”理念,积极探索繁简分流机制,组建速裁程序组,快速办理简单案件;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矛盾纠纷化解,推动危险驾驶等常见多发轻微刑事案件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质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对于严重暴力犯罪,灞桥区检察院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让“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警示深入人心。灞桥区检察院在办理王某某家暴故意杀人未遂案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完善证据链条,使王某某得到应有的法律惩处。该案入选最高检反家暴典型案例,成为震慑犯罪、保护弱者的有力注脚。
“法治建设的成效,往往就体现在这一桩桩、一件件‘小案’的办理之中。把每一件轻微刑事案件办好办精,是基层检察院高质效办案的关键。”灞桥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马宝营说。
精准监督促发展
法律监督不仅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利器,而且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助力。
在守护国有资产领域,灞桥区检察院持续跟进国有企业资产保护、重点项目规范建设等案件,成功追回国有资产2.8亿余元、耕地占用税1100余万元。该院办理的全省首例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追缴案,更是通过磋商、听证等方式,为国家挽回1亿余元损失。
在推动社会治理方面,灞桥区检察院聚焦文物保护、恶意欠薪等民生热点,制发27件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建立5项长效机制,用“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的智慧,让法律监督从“治已病”向“治未病”延伸。与此同时,该院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运用,让168起案件得到精准办理,实现了“科技赋能,监督增效”的新突破。
纾困解难保民生
浐灞新城某小区的人行道上,曾经坑洼不平的地面让社区老人和残疾人出行不便。7月11日,接到群众反映后,灞桥区检察院迅速行动,次日即派检察干警现场勘查,经多方协调,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路面修整。20名业主的联名感谢信,既是对检察工作的肯定,又是灞桥区检察院“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生动体现。
在供热保障、妇女权益保护、司法救助等领域,灞桥区检察院同样步履不停:办理全省首例供热系列案件,推动全市供热设施规范化验收;推动“外嫁女”土地补偿政策完善,补发补偿款;及时发放司法救助金,让司法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法治的温度藏在办好‘小案’的民生情怀里,落在守护‘大安’的责任担当中。”灞桥区检察院检察长王晓明表示,在法治建设的征程中,灞桥区检察院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守护好每一份公平正义,为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坚实的检察力量。(记者 姜争民 通讯员 朱青华)

关注精彩内容